close

  就在不久前,合肥市和平建築設計路小學6年級學生姚巧巧在12歲這年,獲得了人生中第一筆“有份量”的獎學金——1萬元。
  這項由知名企業家嚴介和設立莊臣的“個性獎學金”,以“個性、聰明、善良、勤奮、健美”5項指標作為評價標準,旨在鼓勵培養更多全面發展、富有個性、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青少年。
  姚巧巧這個興趣廣泛的女孩酷愛書法、國畫,通過了國畫5級和書法6級的考試,她還是學住商校管樂隊的成員,參加過“鼓管樂隊”展演,該樂隊獲得合肥市一等獎。此外,她還擔任校紅領巾小廣播站的廣播員和校記者站的小記者,平日學校組織的各項公益活動也少不了她的身影。
  在她看來,自己很多才能都是在學校舉辦的“德育文化藝術節”上獲得鍛煉和展示的。現在,和姚巧巧一樣,瑤海區每年有5萬信用貸款多名中小學生參與到這項貫穿全年的活動中來。
  據瞭烤肉解,自2011年起,瑤海區在全區中小學開展“德育文化藝術節”,至今從未間斷。
  “當今,片面地追求升學率、課業負擔繁重等現象,使德育工作更加重要和緊迫。”據瑤海區教體局副局長王興橋分析,當前德育工作基礎相對薄弱,開展起來有難度,其原因在於,家長、學校起初不太重視,而且缺少科學的評價標準。“為此我們提出,把德育融入活動中,每年確定一個主題,自上而下地推進實踐活動的整體覆蓋。”
  在王興橋看來,文化藝術實踐活動讓德育工作有了重要抓手,可以培養學生自信、樂觀、開朗的品質,同時引導學校形成“德”“智”並重的綜合評價觀,讓孩子在“始終充滿笑聲與歌聲”的校園裡健康成長。
  每個孩子都有特長,絕不能“放過”任何一個人
  “其實每個孩子都有特長,絕不能‘放過’任何一個人。”在合肥市少兒藝術學校教導處史玲玲看來,參加文藝活動是接受德育的最好契機。然而之前的現實是,很多孩子因為身體條件和接受能力的問題,往往被“排除”在舞臺之外,由此引發教育不均衡的問題。
  據史玲玲介紹,目前德育文化藝術節的活動內容有10項之多,其中有“讀好書”、“秀口才”、“揚歌聲”、“奏鼓樂”、“辦社團”等,各班級可以圍繞這些主題,結合校園文化特色自主設計活動。“就像校園裡的一場‘海選’,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舞臺,優秀的還可以去區里展示。”
  “只要老師用心,就一定能發現孩子身上的亮點,一次登臺經歷會讓他們受益終生。”史玲玲對此深有感觸。
  史玲玲有一個5年級的學生,個子1.75米,平時有些愛動,班上組織朗誦比賽,這個孩子始終記不住臺詞。
  “我忽然發現,他站得非常直。”於是,她把這個同學安排到“旗手”的位置,其他孩子朗誦到一個節點時,由他負責出旗。
  “沒想到,為了集體的榮譽,他註意力特別集中,一點兒也沒出錯。”據史玲玲介紹,“自從這次登臺後,這個同學就變得合群了,做事也能專註了。”
  “作為老師,應當引導孩子全面發展,激發他們身上的潛能。”合肥市和平路小學輔導員羅媛總結道。
  據瞭解,考慮到活動中性別均衡的問題,合肥市教體局特別規定,舞蹈之類的活動必須有一定比例的男生參與。
  為此,和平路小學不久前彩排了一場名為《綻放》的舞蹈,羅媛“硬生生”地拉了8個男孩過來。
  “不少男孩沒有舞蹈基礎,甚至說起跳舞就嗤之以鼻,家長也不太重視這方面能力的培養。”為此,羅媛和指導教師特意為他們設計了動作簡化的角色,對他們進行強化訓練。
  出人意料的是,這個節目在區里德育文化藝術節上得了特等獎,最後被選送參加省里的匯演。
  “要不是那8個極富‘喜感’的男生參與,也許節目的反響還沒這麼大。”羅媛說,很多男生的家長站在臺下驚獃了,“幾乎不相信這是自己的孩子”。
  “所以我們的原則是,校校有活動、班班要參與、人人能展示。”據瑤海區教體局團委書記熊偉介紹,區教體局要求各校在開展德育文化實踐活動時,以體驗教育為基本路徑,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特點,設計出便於推廣和普及的活動形式,並形成品牌特色。
  孩子在活動過程中學會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
  “身材偏胖、協調性不好的男孩究竟能不能勝任健美操比賽的領操人?”不久前,和平路小學的青年教師楊昆幹了一件外人看來“有違常規”的事,他把一個不被看好的孩子擺在藝術節重要的位置上。
  “這個孩子在班上有些調皮,說起話來時常沒有分寸,經常被其他同學嘲笑,可是他就是喜歡做操,雖然動作不標準。”為此,楊昆希望給他一個“找回自信”的機會。不過壓力是顯而易見的,如果領操人動作不到位,整個團隊會被扣掉很多分。
  為此,全班展開大討論,在楊昆的說服下,同學們最終達成一致意見:比賽的輸贏並不重要,如果可以讓一個同學贏得自信,就值得讓他嘗試。
  隨後,楊昆期待的場景出現了,“課間時,幾乎所有同學圍在他的身邊,幫他糾正動作,而這個孩子回到家,就對著視頻練起來。”
  “德育貫穿活動的始終,通過親身參與,孩子們增強了自信心和團結協作的能力,學會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。”楊昆說。
  姚巧巧對於雷鋒精神的認識就得益於這種自我教育。
  在一次以雷鋒精神為主題的中隊會上,她擔當主持人。對於這些“00後”的孩子來說,雷鋒顯得有些遙遠,不過,她和同學一道,通過各種途徑主動搜索雷鋒的各種故事,彙集在一起,通過快板、話劇等形式進行演繹。
  “其實,雷鋒精神就是助人為樂,雷鋒就在我們身邊,每個人都可以做雷鋒。”姚巧巧總結起自己的學習心得來頭頭是道。
  和姚巧巧一樣,同學吳思葉在一年級的時候就學過少先隊隊歌,在一次中隊會上,她擔當隊歌合唱的指揮。
  臨場時,她不停地告誡自己不要出錯,“不過音樂響起時,人變得平靜起來,內心充滿了震撼。”她說,“作為一個少先隊員,應當經常把隊歌唱起來,把鼓號演奏起來。”
  “對家長來說,我們鼓勵孩子力所能及地參加各項活動,在各個領域都能得到鍛煉。”吳思葉的母親葉冬梅認為,參加德育活動,並不會拖文化課的後腿,“反倒是加分”。
  在葉冬梅看來,為了能夠抽出時間參加排練,孩子做作業的時候,態度更認真、效率更高了。
  “不過家長的導向也很重要,要端正孩子參加活動的目的。”學生金若逸的父親金進生認為,家長在德育教育中的地位同樣重要。
  每年一屆的德育文化藝術節上,金若逸憑藉自己在英語演講、鋼琴、小提琴、演唱方面的突出能力,拿過各種獎項。
  一位老師曾經建議,金若逸完全可以走小提琴專業演奏的道路。不過,孩子學了6年的琴,金進生從未讓她考過一次級。
  “要尊重孩子的興趣,不能拔苗助長。”在金進生看來,“現階段應當全面發展,現在就劃定一個圈,為時過早。”
  顯然,校園裡的文藝活動多了,家長的關註度、參與度無形中得到提升,從而實現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深度融合。
  瑤海區教體局有關負責人總結道,“德育文化藝術節”活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、可操作性,切實加強和改進了全區中小學德育工作。它充分調動並整合、優化學校、家庭的德育功能和資源,構築了學校教育、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位一體全員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。
  據瞭解,目前該活動被教育部評為“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優秀案例”。  (原標題:合肥瑤海區:“不落幕藝術節”開啟“顛覆性”德育實驗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k04akhas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